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可能的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并到卫生间洗手。若体温超过37.2℃,请勿入楼工作,上报到有关部门,听从安排。
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按照六步法严格洗手。接待外来人员双方正确佩戴口罩,尽可能保持1米距离。
建议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过长时,开窗通风1次。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做消毒。茶具用品建议开水浸泡消毒。
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餐厅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后做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
洗手后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
须佩戴口罩出行,避开密集人群。与人接触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
建议适当、适度活动,保证身体健康情况良好。避免过度、过量运动,造成身体免疫能力下降。
每日须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部位做消毒,光滑表面采用擦拭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
专车内部及门把手建议每日用75%酒精擦拭1次。乘坐班车须佩戴口罩,建议班车在使用后用75%酒精对车内及门把手擦拭消毒。
防疫期间,摘口罩前后做好手卫生,废弃口罩放入垃圾桶内(在医院要放入黄色垃圾桶)。禁止随处丢弃!
须佩戴口罩。进入办公楼前首先进行体温检测,并介绍有无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接触史和发热、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无上面讲述的情况,查验双码且体温在37.2°正常条件下,方可入楼公干。
帽子、口罩、棉签、纱布及其他多种敷料,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为感染性废物;普通情况下的鞋套为生活垃圾。
1、手卫生为医务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的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c)暴露患者体液风险后,包括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用具等物体表面后。
a)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5.2 取适量洗手液(肥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5.3 认线s,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步骤不分先后):
5.3.4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见图A.4。5.3.5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见图A.5。
5.3.6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见图A.6。
①处于商场、超市、电影院、会场、展馆、机场、码头和酒店公用区域等室内人员密集场所时。
②乘坐厢式电梯和飞机、火车、轮船、长途车、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
④医院就诊、陪护时,接受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登记行程信息等健康检查时。
②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按时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
⑥外出要携带备用口罩,存放在原包装袋或干净的存放袋中,避免挤压变形,废弃口罩归为其他垃圾处理。
注2:“±”指根据工作需要可采取的保护措施;隔离衣和防护服同时为“±”,应二选一。
注3: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不同时佩戴;防护服和隔离衣不同时穿戴;防护服如已有靴套则不需另加穿。
注5:为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时可依据情况加用正压头套或全面防护型呼吸防护器。
注6:《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国卫办医函〔2020〕75号)废止。
一种新冠病毒,WHO命名2019-nCoV。属于β属冠状病毒,对紫外线%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异常,有慢性病人群,感染后病情更重。
发热、干咳、咽痛、鼻塞、流鼻涕,眼部结膜炎、肌肉酸痛、味觉、嗅觉改变、腹泻。
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体现,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目前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
飞沫:一般认为直径>5um的含水颗粒,飞沫能够最终靠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
(1)咳嗽、打喷嚏或说线)实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或气管插管、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过程中和心肺复苏等。
、疑似病例定义(诊疗方案第八版修订版)(了解)。①有下述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 1 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 2 条。
③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 2 条,同时新冠病毒特异性 IgM 抗体阳性(近期接种过新冠病毒疫苗者不作为参考指标)。
③发病前 14 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④聚集性发病 (14 天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 2 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2)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 IgM 抗体和 IgG 抗体均为阳性。
、密切接触者定义(防控方案第八版)(了解)。疑似病例和确定诊出的病例症状出现前 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的人标本采样前2 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比较有效防护的人员。
4)在办公的地方、车间、班组、电梯、食堂、教室等同一场所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7)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1 米内)人员,包括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具体判定原则见附件4-1;
、※一般接触者定义。与疑似病例、确定诊出的病例和无症状感染的人在乘坐飞机、火车和轮船等同一交通工具、一同生活、学习、工作以及诊疗过程中有过接触,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原则的人员。
、聚集性发病(人人掌握):14 天内在小范围内(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 ,出现 2 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什么情况下需要消毒?环境和物表有明显污染或怀疑被污染的时候,进行随时消毒。
、什么是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患者排泄物、呕吐物、体液及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随时消毒。
终末消毒:病房清空无病人后,应对室内空气、地面、墙壁、卫生间等所有环境和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感染科门诊等,应在每日工作结束后,按照终末消毒的要求做处理。
病例和无症状感染的人使用过的共用诊室,应对室内空气、墙壁、诊疗设备的表面等进行终末消毒后,非新冠患者方可使用。
、患者血液、分泌物和呕吐物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消毒方法少量污染物(<10ml)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 取有效氯 5000mg/L-10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小心移除。
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有效氯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作用30 分钟以上(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小心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等应有专门容器收集,用有效氯 200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按物、药比例 1:2 浸泡消毒2 小时。
清除污染物后,应对污染的环境物体表明上进行消毒。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有效氯 5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 30 分钟,然后清洗干净。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些?室内空气可采取排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 2-3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空气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照射、化学消毒剂喷洒、空气消毒机等常用的方法。前两种方法必须在无人环境下选用。注意,化学喷雾消毒时要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法,不能使用喷壶。
物体表面常用消毒方法是擦拭,光滑的表面最好选择擦拭,如果不是光滑表面可以选择喷洒消毒方法。
地面墙面的消毒:先由外向内喷洒一次,喷药量为100mL/㎡-300mL/㎡,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洒一次。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 分钟。
常用防护用品有:工作服、手套、专用鞋/鞋套、口罩、帽子、隔离衣/防水围裙、护目镜/面罩、防护服等。
隔离病区、病人住所要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②医院、机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环境物体表面要增加消毒频次;
高频接触的门把手、电梯按钮等要加强清洁消毒;④垃圾、粪便和污水要进行收集和无害化处理;
、消毒剂浓度要求(医务人员、卫生员熟练掌握)普通门急诊、普通病区的物表消毒浓度500mg/L含氯消毒液,缓冲病室使用1000ml/L。
1.表格中所列举消毒剂种类仅为推荐,所有符合消毒效果要求的有效消毒剂均可选用,具体可参阅《消毒剂使用指南》(国卫办监督函〔2020〕147号)。
包括但不限于感染科门诊(包括发热门诊、留观病房)、感染科病区、急诊、各类重症监护病区(ICU)、手术室、烧伤病房、血液透析中心、器官(干细胞)移植病房、内镜中心等。3.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消毒湿巾或经消毒液规范浸泡后的抹布擦拭,不宜采取喷洒消毒方式。4.接诊、收治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的诊疗区域,其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处理应合理增加消毒剂浓度和消毒频次。如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剂浓度应调整为1000mg/L。
5.接诊、收治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使用的可重复使用器械,用后立即使用有消毒杀菌作用的医用清洗剂或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然后再规范清洗消毒或灭菌。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物品可选择化学消毒剂或低温灭菌设备做消毒或灭菌。
6.如使用化学消毒剂对空气进行终末消毒,宜采用1%-3%的过氧化氢等超低容量雾化消毒。
、普通病区的隔离病室收治何种患者?如何消毒管理?(病区医务人员熟练掌握)用于收治暂无核酸检测结果的急诊患者或者隔离排查可疑的住院患者。
1)每个病区应设有过渡病室,过渡病室设置在进入各病区的一端,至少设置两间,尽量距离转运电梯近;单人单间,独立卫生间,通风良好,有防护用品穿脱空间
3)病室物品准备:病室内备有洗手设施、速干手消毒剂、日常消毒用品、过渡病房产生所有垃圾均按医疗垃圾处理
4)病人进入过渡病室后,非必要不陪护,确需陪护需固定单人陪护按要求佩戴口罩。
过渡病室,尽量精简并集中诊疗操作,查看和护理病人时,最好能够降低进入人员数量,凡进入过渡病室的人员均应做好防护:帽子、医用外科口罩、手套。根据工作需要可选择医用防护口罩 、隔离衣、防护服、防护面屏或护目镜、鞋套。必要时候戴面屏或者护目镜。防护用品应在指定地点脱卸,一次性用品一次性使用,不可复用。6)病人排除新冠
常规终末消毒,并记录。阳性患者转出后需增加消毒液浓度做好终末消毒,医疗废物转出时加套一层医疗废物袋?。
缺乏呼吸道保护措施、呼吸道保护措施损坏时(如口罩松动、脱落等)、使用无效呼吸道保护措施(如使用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口罩)与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被新冠病毒污染的手接触口鼻等。
1.医务人员发生呼吸道职业暴露时,应即刻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呼吸道(用规范实施手卫生后的手捂住口罩或紧急外加一层口罩等),按规定流程撤离污染区。
3.根据情况可用清水、0.1%过氧化氢溶液、碘伏等清洁消毒口腔或/和鼻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后离开。
5.医疗机构应尽快组织专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包括确认要不要隔离医学观察、预防用药、心理疏导等。
7.及时填写新冠肺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记录表,尤其是暴露原因,认真总结分析,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