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已进入2024年业绩预告披露的密集期,A股的年报行情逐步展开。
对于业绩增长的根本原因,北方华创称,公司多款新产品取得突破。电容耦合等离子体刻蚀设备(CCP)、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PECVD)、原子层沉积立式炉、堆叠式清洗机等多款新产品进入客户生产线,并实现批量销售,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矩阵,增强了产品布局的完整性。
同时,凭借优良的产品与技术优势,北方华创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随义务规模持续扩大,平台优势逐渐显现,经营效率明显提高,成本费用率大大降低,使得2024年归母净利润实现持续增长。
资料显示,北方华创属于半导体设备公司,基本的产品包括刻蚀、薄膜沉积、炉管、清洗、快速退火、晶体生长等核心工艺装备,大范围的应用于集成电路、功率半导体、三维集成和先进封装、化合物半导体、新型显示、新能源光伏、衬底材料等制造领域。
截至昨日收盘,北方华创微跌,报收382.46元/股,总市值2039亿元。
9.24行情以来,北方华创股价一度累计涨超64%,于11月12日创下阶段高点490.03元/股,目前已回撤18%。
研发费用方面,海光信息预计2024年研发投入32.30亿元到36.60亿元,同比增长14.96%-30.26%。
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海光信息在公告中表示,2024年,该公司的CPU产品进一步拓展市场应用领域、扩大市场占有率,支持了广泛的数据中心、云计算、高端计算等复杂应用场景;在AIGC的时代背景下,海光信息DCU产品快速迭代发展,得到市场更广泛认可,以高算力、高并行解决能力、良好的软件生态支持算力基础设施、商业计算等AI行业应用,进一步促进了该公司业绩的较快增长。
资料显示,海光信息是国内CPU和GPGPU高端处理器的领先企业,主要是做高端处理器、加速器等计算芯片产品和系统的研究、开发,产品采用x86架构,分别有海光通用处理器(CPU)和海光协处理器(DCU)。
近年来,海光信息业绩持续增长,净利润先是在2021年实现了扭亏为盈,之后2022年、2023年分别同比增长145.7%、57.17%。
截至昨日收盘,海光信息跌2.25%,最新报143.4元/股,总市值为3333亿元。
自9月24日以来,海光信息股价启动了一轮上涨行情,并于12月25日盘中创下历史上最新的记录161.22元/股,期间涨幅超107%,目前已较高点回撤超8%。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美国对其高端芯片的出口管制趋严,倒逼中国半导体行业加快国产化进程。
美国政府13日宣布推出美国制造AI芯片管制新规,规定美企向大多数国家出售芯片的算力上限。
美国对18个关键盟友与合作伙伴的芯片销售无任何限制。除此之外的大多数国家则将面临总算力限制,每个国家在2025年至2027年期间最多可获得约50000个AI GPU。
对此,商务部回应表示,中方注意到,拜登政府于1月13日发布了人工智能相关出口管制措施。该措施进一步加严对AI芯片、模型参数等出口管制,还拓展了长臂管辖,对第三方与中国开展正常贸易设置障碍、横加干涉。
此前,美国高科技企业、行业组织等通过多种渠道表达不满和担忧,认为该措施未经充分讨论、制定出台草率,是对AI领域的过度监管,将产生重大不利后果,强烈呼吁拜登政府停止出台。
但拜登政府对业界合理呼声充耳不闻,执意仓促出台措施,是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的又一例证,是对国际多边经贸规则的公然违背。
中方对此坚决反对。拜登政府滥用出口管制措施,严重阻碍各国正常经贸往来,严重破坏市场规则和国际经贸秩序,严重影响全球科学技术创新,严重损害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全球各国企业利益。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两大半导体龙头的业绩表现基本符合预期,加之美国对芯片的管制政策不断出台,行业国产替代化进程有望进一步加快,半导体板块未来的表现值得期待。